高考志愿填报有哪些技巧?-专注于利州本地信息和服务为一体的网站利州江畔

高考志愿填报有哪些技巧?

话题来源: 注意!高考网上报名明日开始!操作指南来了

刚完成高考报名,转眼就要面对志愿填报这个让人头疼的问题了。说真的,比起那些繁琐的报名流程,选对志愿可能更让人辗转反侧——毕竟这关系到未来四年的学习方向,甚至影响职业发展轨迹。我见过太多同学因为志愿填报失误,要么错失心仪院校,要么进入不合适的专业痛苦挣扎。今天就结合一些真实案例,聊聊那些可能改变你人生的志愿填报技巧。

别被表面数据迷惑,深入了解专业内涵

去年有个学弟,高考623分,一心要报某985高校的“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”专业,觉得既时髦又热门。入学后才发现这个专业竟然设在管理学院,主要课程偏重图书馆学——和他想象中的计算机科学相去甚远!所以啊,在看专业名称时一定要查清楚这个专业在哪个学院、主干课程是什么、未来就业方向如何。建议直接登录目标院校官网,查看专业培养方案,或者找个在读学长学姐聊聊,这些可比光看专业名字靠谱多了。

梯度志愿要合理,别把所有鸡蛋放一个篮子里

志愿填报最忌讳的就是盲目冲高或者过分保守。根据省教育考试院往年录取数据,建议采用“冲稳保”策略:前两个志愿可以适当冲刺比自己分数高10-15分左右的院校;中间三到四个志愿选择与自己分数相当的学校;最后一定要留两个保底志愿,选择录取线低于自己分数20分左右的学校。记得去年有位文科考生,分数刚过一本线,前五个志愿全填了热门财经院校,结果滑档到二本,这个教训实在太惨痛了。

城市选择比想象中更重要

说实话,很多同学会忽略城市这个因素。但你要知道,大学四年在哪个城市生活,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的视野、实习机会和人脉资源。比如想学计算机,去杭州、深圳显然比去一个二三线城市有更多接触行业前沿的机会。不过也要考虑生活成本——北上广深固然机会多,但生活费可能比二线城市高出近一倍。我表妹就在北京读书,每月生活费要比在成都读大学的同学多花1500元左右,这对普通家庭来说确实是个不小的负担。

志愿填报真是个技术活,既要理性分析数据,又要结合自身兴趣。建议大家在最终提交前,一定要把填报方案拿给有经验的老师或者靠谱的学长学姐看看,多听听不同意见。毕竟,这可能是你人生中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重大选择,慎重一点总没错!

评论 共1条

请登录后发表评论

随便看看
  • 9

    会员总数

  • 217

    文章总数

  • 15826

    浏览总数

  • 1

    今日发布

  • 183天

    稳定运行

  • 波浪
  • 波浪
  • 波浪
  • 波浪